{{ title }}
{{ errorMessage }}


{{ errorMessage }}





{{ registerSuccessMessage }}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灵氧吧

记忆的奥秘
2016-03-25

大多数人都想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但是其实大多数人对记忆都不太了解。记忆力强似乎被看成是一种先天的能力,殊不知,记忆也是有规律的,只要掌握了记忆的这些规律和方法,会让你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心理学家们对记忆的问题十分关注,他们通过实验发现了记忆过程的一些规律。

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H .)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1885年出版了他研究记忆成果的著作《记忆》,这对此后关于记忆的研究,甚至对整个心理学的实验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人们的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的,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变慢。艾宾浩斯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观察这条曲线,你会发现,如不抓紧复习,学到的知识在一天后,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相应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为原记忆量的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为98%,一周后为86%, 乙组的记忆效果明显优于甲组。

 

二、记忆实验揭秘

19世纪末期,人们对记忆的了解仅仅来源于经验,真正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记忆的,艾宾浩斯是第一人,可以说是艾宾浩斯开辟了关于记忆的科学研究。他当时面对的问题主要在于怎么才能确保要记住的材料是研究对象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因为只有全新的记忆材料才能保证实验所测量的是人们的记忆情况,而不是知识水平或其他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艾宾浩斯创造了一些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的记忆材料,如zup,rif,bik等等,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不会用到的字母组合,不具有任何意义。

艾宾浩斯用这样的记忆材料进行大量的研究,得到了不同时间间隔记忆所保持的百分比情况,下面的表列出了这个实验的一部分数据,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遗忘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学习结束不到一个小时,近一半的内容我们已经想不起来,一天过后,遗忘的速度逐渐慢下来,到了第二天,能想起来的基本上就不大会忘记了。

时间间隔

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

100%

20分钟之后

58.2%

1小时之后

44.2%

8-9个小时后

35.8%

1天后

33.7%

2天后

27.8%

6天后

25.4%

一个月后

21.1%

 

 

 

 

 

 

 

 

 

 

在艾宾浩斯之后,许多人用不同的学习材料做过类似的实验,具体的数据肯定有差异,不过基本的趋势还是相差无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越来越关注一些更细节的东西,他们发现除了学习外语刚开始可能忘得像艾宾浩斯说得那样快之外,学习其他有意义材料之后的回忆成绩都比艾宾浩斯所说的要好。而像骑自行车这类动作技能的学习,一旦学会根本就不大会忘记。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显然,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并不全面,不能涵盖记忆的方方面面。

三、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都会发现,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总是让人印象深刻,而中间部分经常会被忘记。我们在看电影、电视剧、听歌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不禁疑惑,记忆材料的先后顺序是否会影响其记忆的效果呢?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研究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参加实验者按照一定顺序学习一系列的单词,然后让他们自由回忆,也就是说,不必按照他们学习的顺序回忆,想到哪个单词就说出哪个单词。结果发现,最先学习的和最后学习的单词回忆成绩较好,而中间部分的单词回忆成绩较差。这种现象被称为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所谓系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ing Effect)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其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在系列学习(Serial Learning)中,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指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以系列位置为x轴,回忆的百分率或绝对数量为y轴,则可形成一个U形的曲线,被称为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末尾部分的回忆率最高,这是因为末尾部分是我们最近记忆的部分,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可开始部分经历的时间最长,回忆率却也很高,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末尾部分的记忆机制与开始部分的记忆机制并不相同。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我们遇到不同信息时,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

 

四、人际交往中的“记忆效应”

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不仅对学习起作用,还被扩展到社会心理学领域,对人际交往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拿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种“好”印象会在很长时间内影响旁人对他以后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特征的解读。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首因效应”。正是由于首因效应的存在,在社交中人们都力争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相对的,人际交往中的“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造成的重要影响。比如对于一个多年未见的朋友,当再次碰面的时候你对他的印象形成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最后一次带给你的印象。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能够掌握记忆效应在生活中的运用,对于促进自己和他人的社会交往是十分有益的。

五、活学活用“记忆规律”

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至少有两点是我们可以从中获益的。

第一、学习的时候,应该不断变换学习的开始位置。比如在背诵单词时,不要每次都是从起始读到末尾,有时也应该从中间部分开始背起,这样才不至于只记得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

第二、学习的过程中留下一点时间间隔可以加强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完成了某一部分学习内容后更应该留个5-10分钟的时间来休息,这样可以巩固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同时也不至于因为太疲劳而影响下面的学习。休息的时间也不能太长,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否则会精神涣散而无心学习。

 

(责任编辑:心理发展中心)